中國必須盡快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諸多差異中,信用體系的建立以及良好運轉是很重要的一點。后發趕超型現代化國家中的成功者,尤其是德國、日本,均是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至于現代化第一波國家的英國和美國,當然也如此。
中國社會,雖然已經走過30年的改革開放,但全社會的信用體系一直姍姍未至,現在正遭遇著整體信用危機之痛。能否盡快建立信用體系,于國于民,事關重大。
信用簡單講可分為兩個:一個是政府信用;一個是商業信用,即民事信用。政府信用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自身的行為聯系在一起,如果貪官多了,政府信用就會下降。像前段時間出現群體腐敗現象的國家藥監局,只要給錢、給回扣就給批藥,這就把該機構的信用給敗掉了。因此,腐敗是破壞公共信用的最大原因之一。
至于民事信用,因涉及人群廣、涉及事務雜多,因此能否擁有一個比較完備配套的基礎設施至為關鍵。在電子網絡技術引領下,人類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一般國家的公民信用都有一個記錄網,即一個公民號碼管理體系,在美國就是社會保障號,現在我們國內的社會保險也正在把身份證號變為社會保障號。社會保障號是個很奇妙的事,像美國,一個公民從一出生就給一個號碼,這個號碼會跟著他一生,與他生命周期的最長的行為聯系起來,而社會保險就是生命周期最長的部分,因此一個人必須珍惜這個號碼。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收入情況也與這個號碼相聯,只是前綴后綴不一樣。一般來說,在美國,一個人的納稅號、銀行賬戶號與身份證號、社會保障號是聯在一起的,重要的作用是將一個人的收入狀況、存款狀況與他應享受的公共服務相連帶。比如說,你不是窮人,如果你想享受窮人的保障,因為在號碼上有顯示,當然你就得不到這種保障。再比如,你納稅有污點,你的過失一定會被記錄在案,而這將對你的一生都有影響:你生活的成本就會提高,你想競爭很高的社會職務就不大可能;你要是欠銀行貸款到期不還,那以后你借款的利息成本就很高,甚至你可能再也難以借到錢。
要說我們的身份證也已經搞了20來年,但現狀卻是存在著大量的作假,而且身份證號碼只與社會治安方面聯系在一起,跟公共服務系統不關聯。如果這個信用體系不建立起來,怎么能管理好國家呢?城市要給窮人建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還得在街上貼“大字報”,到底這個人是不是可以買經濟適用房的“窮人”,還要大家評議一番。這種方式太笨了吧?!另外,都是街里街坊的,誰會為政府要給他點補貼,就去說壞話?由于信用管理低效甚至無效,使得目前經濟適用房中出現那么多開高檔轎車的居民,而且許多經濟適用房被建成150平米的大房子甚至復式,這還叫經濟適用房嗎?這叫什么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