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地做好新形勢下的社會信用建設工作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保障,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制度。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從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深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要將其作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高度敏銳性再認識信用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為各部門各地區推動信用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機遇,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效果逐漸顯現,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支撐條件日趨完善,多種信用建設探索與實踐恰逢其時。
首先,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對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一直高度重視,要求將誠信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作為重要的發展思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提出要構建失信懲戒大格局。在中央深改組第23次會議上強調,建立和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要充分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建立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加大對誠實守信主體激勵和對嚴重失信主體懲戒力度,形成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風尚。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對見利忘義、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政務誠信建設,指出要發揮政務誠信對其他社會主體誠信建設的重要表率和導向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在中央深改組第29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大對各級政府和公務員失信行為懲處力度,將危害群眾利益、損害市場公平交易等政務失信行為作為治理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將信用建設納入環保、科研、電子商務等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領域監管和發展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在十九屆中央深改委第1次會議上強調,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要堅持預防和懲治并舉,堅持自律和監督并重,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推進科研誠信建設制度化,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營造誠實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創新、鼓勵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科研氛圍。要加強電子商務全流程信用建設,完善市場化評價體系,強化信用監管,營造誠實守信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就誠信建設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關注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近期,國家信息中心搜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各大平臺與社會風氣直接相關的信息2700余萬條,綜合分析群眾訴求,梳理出“社會風氣十大煩心事”,其中群眾煩心度最高的是“誠信缺失、詐騙滿天飛”。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關注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李克強總理也在國務院第11次常務會議上確定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他指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幾年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本實現全覆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初步顯威。要堅持應用導向、立法先行,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是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監管機制,推廣告知承諾制。二是建立黑名單制度,強化信用約束,對侵權假冒、坑蒙拐騙、虛假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公開曝光、堅決整治,讓失信者受到懲戒和震懾。三是堅決守住信息安全底線,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四是加快推進重點民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增進群眾福祉。五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信用建設,發展第三方征信服務。強化政府部門誠信建設,依法依規處理“新官不理舊賬”問題。
李克強總理連續四年在全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出部署。他強調,要推進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信息披露和誠信檔案制度、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和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要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加快建立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使“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要建立完善跨地域、跨部門、跨行業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違法經營者付出高昂代價;要加快推進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市場主體一處違法、處處受限;要加快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政府定標準、強監管,企業作承諾、守信用,最終實現“零審批”管理。
二是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的范圍力度前所未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誠信建設重要批示精神,關注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中央文明委近期印發了《關于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 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工作方案》,組織中央文明委有關成員單位,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誠信缺失問題,針對經濟社會領域出現的失信突出問題,集中開展19項專項治理,涉及電信詐騙、互聯網虛假信息、涉金融、生態環境保護、扶貧脫貧等重點領域。每項專項治理工作均明確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并提出具體舉措,確保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在失信問題專項治理方面,國家發改委自2017年以來協同個別部門開展了政務、涉金融、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取得積極進展。但在同一段時間內,針對19個領域、協同20多個部門同步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這樣的規模和力度前所未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特別是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希望通過19個重點領域失信問題的專項治理,構建信用聯合獎懲聯動機制,建立健全信用紅黑名單和公共信用評價制度,發揮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引導力和威懾力,鼓勵失信主體加快整改修復信用,引導全社會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三是誠信建設主題宣傳活動的規模影響前所未有。今年,中宣部啟動“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里組織所有主流媒體分階段、大規模宣傳誠信建設也是前所未有的。這次主題宣傳是新聞戰線推動誠信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各地區主要媒體及重點新聞網站統一開設專欄,第一階段持續3個月時間,闡釋誠信建設內涵、解讀現行制度政策、介紹當前實踐做法、剖析典型案例。主題宣傳活動堅持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相結合,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開展監督報道,引起廣大網友熱烈討論,老百姓紛紛點贊,反映了社會各界對推進誠信建設、維護誠信秩序的迫切期待。
黨中央、國務院希望通過“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行一次集中的全景式宣傳,全方位展示信用建設最新成果,強化人民群眾的誠信意識,生動展現“信用讓生活更美好”的實現方式,營造良好的誠信 社會氛圍。
四是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濃厚的社會氛圍前所未有。國家發改委正在全力推進建立健全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息公示、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以及事后信用聯合獎懲的全流程信用監管機制,實現“信用管終身”。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會同60多個部門已簽署40個聯合獎懲備忘錄,推動有關部門加快建立紅黑名單及其管理制度,目前已有15個領域出臺了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已有16個領域發布了紅黑名單。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 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其中將“擾亂鐵路站車運輸秩序且危及鐵路安全、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認定為嚴重失信人,對特定嚴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車做出規定,明確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其購票乘坐火車。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會同人民銀行印發了《關于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要求重點督促失信主體限期整改,規范開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約談,要求有序推動失信信息社會公示,并要求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措施。
當前,部分地區、部分領域失信現象比較普遍,且高發頻發的態勢未能得到根本性遏制,嚴重影響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迫在眉睫。
社會信用體系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一項基本制度,單靠市場經濟的自發演進作用和市場主體呼喚還不夠。從發達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發展歷程看,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初期都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推動和引導。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級政府部門責無旁貸。我們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運用信用監管手段,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化解存量失信行為的社會影響,建立防范和減少增量失信行為發生的長效機制,實現標本兼治,全面增強市場監管能力,增進各類主體誠信意識,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
以主動的創造性推進信用建設邁上新臺階
創造性,即信用建設工作要與時俱進,要創新手段、創新舉措、創新領域。重點包括七個創造性:創造性專項治理、創造性信用惠民、創造性信用監管、創新性運用紅黑名單、創造性聯合獎懲、創造性信用評價、創造性信用修復。上述“七個創造性”密切相關。
創造性地推進專項治理是當前要務。專項治理是督促失信主體糾正失信行為的有效手段,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誠信建設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是“誠信建設萬里行”主題宣傳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牛鼻子”。近期,中央文明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集中治理19個重點領域的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力求全面提升社會誠信水平,專項治理也將為主題宣傳活動提供大量的生動案例和良好的輿論環境。自2017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已開展政務、涉金融、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的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政務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被列入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政府機構共5006家,經集中治理,一大批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的案件得到清理,整改率達99.7%,還款金額逾80億元。現在,各地信用建設工作的任務都十分飽滿,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善于抓重點,善于抓主要矛盾。實踐證明,專項治理就是可以引領全局的“牛鼻子”,達到“舉一綱而萬目張”的效果。因此,專項治理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當前要務。
做好專項治理,要求把握好“六個字”,即“梳—挖—治—建—評—協”。
梳,即梳理各類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照19項專項治理任務要求,篩選與治理任務相關的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按地區分發至各地方,作為專項治理對象的名單。各地方應及時核實分發到的名單主體是否存在,失信情形是否屬實,明確如何針對性治理。要特別重視對重點關注名單的運用。
挖,即挖掘各類失信信息和失信主體。除了共享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息,我們還要挖掘行政處罰信息、群眾投訴與舉報信息,以及來自行業協會商會、大數據企業、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各類單位的失信行為信息,從中篩查相關領域的失信主體,一并納入專項治理對象。比如正在開展的涉金融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通過大數據技術篩查了1109家高度涉嫌非法集資的企業。各地方也可按照治理任務要求,自主明確區域性的治理對象。
治,即分類施策治理失信行為。對于已經核實的專項治理對象,首先督促其限期整改,經約談仍不糾正失信行為的,根據其失信程度依法實施聯合懲戒。各地方要以專項治理為契機,進一步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定向推送、社會公示等渠道,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作用,按照專項治理對象失信情形的不同,分類實施治理措施,使更多的失信主體退出黑名單。以涉金融為例,篩查的1109家高度涉嫌非法集資的企業,經專項治理,其中移交司法程序的194家,涉案金額約49.77億元;對有非法集資線索尚不構成移交公安機關的423家企業,采取風險隔離措施加強重點監管。
建,即著力構建四個有效機制。包括公示機制、承諾機制、記錄機制、識別機制。“建”是“治”的長效機制。各地方要在本級信用門戶網站公示專項治理對象名單,督促相關失信主體公開作出守信承諾,依法向社會公眾公開專項治理對象的整改記錄,鼓勵信用服務機構結合專項治理對象名單研發信用識別類信用服務產品。
評,即用好綜合信用評價手段。各地方要探索開展19項專項治理領域的綜合信用評價,對于評價結果差的,可直接納入專項治理對象。
協,即協同各方監督力量。各地方要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和大數據企業等各方力量,共同梳理各領域專項治理對象,協同開展專項治理工作。
創造性地信用惠民是根本目的。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加快推進重點民生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增進群眾福祉的要求,今年已啟動“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信易+”系列項目,在重點民生領域拓展社會化、市場化守信激勵措施,實現信用惠民便企。鼓勵各地方創新“信易+”系列場景,豐富聯合激勵措施,實實在在地增進群眾福祉。
截至目前,在“信易貸”方面,包括稅易貸在內累計發放貸款超過8000億元;在“信易租”方面,試點期間已有40萬家企業申請“信易租”業務,累計免押金超過2億元。一些地方在“信易+”創新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通過“信用張江”平臺,已幫助逾600家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支持,累計融資額約50億元;河南鄭州已實現為納稅信用良好的公司和信用良好的創業團隊提供1年~3年的辦公空間免費入駐,無償的科技咨詢服務和免費的公共服務平臺等;山東榮成已實現誠信個人乘坐公交車享受5折優惠,公共自行車辦卡免交誠信保證金150元;浙江建德已有9個景區為優秀志愿者參觀提供門票減免優惠,11家酒店、賓館為優秀志愿者住宿提供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門協議價服務;江蘇蘇州高新區依托區信用信息平臺,已實施投資建設項目承諾制預審批制度,審批時間壓縮了60%。
信用惠民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需要創造性地建立六個工作機制。
一是建立“信易+”聯合激勵機制。“信易+”系列的成效關鍵看場景中相關主體受到的聯合激勵效果。各地方應依據信用評價結果,創新多種與信用評價相匹配的激勵措施,讓信用良好主體有獲得感。對于在“信易+”系列場景中產生的嚴重失信行為,應建立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并對其實施聯合懲戒。
二是建立“信易+”聯盟合作機制。“信易+”系列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信易+”場景涉及不同的主體,從事前的信用承諾,事中的信用評價,到事后的分類監管,無法由一類主體全部完成,需要分別針對“信易+”系列各特定場景組織行業主管部門、信用監管部門、地方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信息公示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相關主體建立合作聯盟,共同推進“信易+”系列的實施和落地。
三是建立“信易+”試點示范機制。城市政府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有條件、最有手段、最能有所作為的一級政府,可以直接深入到社區、園區,也是推動“信易+”系列落地最有力的實施主體。各地方應以“信易+”為主題,甄選具有條件的城市和成熟的應用場景,探索設立示范社區、示范園區、示范街道等,在多領域、小區域設立“信易+”系列試點。
四是建立“信易+”信息共享機制。
無論是合作聯盟的建立,還是試點示范的設立,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信易+”系列場景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信易+”系列落地的關鍵,沒有足夠的信息,“信易+”系列場景就無法生動的運轉。各地方應圍繞“信易+”系列場景,在充分發揮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作用基礎上,創新信息共享方式,整合多方信息源,依法應用各類主體信息,保障“信易+”系列的落地。
截至目前,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對接44個部門、所有省區市以及70個市場機構,累計歸集共享各類信息近250億條。其中中央部委提供信息約70億條,地方平臺提供信息約100億條,其他社會機構提供信息約80億余條。這些信息可依法共享給各地方開展“信易+”相關工作。
五是建立“信易+”信用評價機制。“信易+”系列的核心思想是“誠信讓城市更便利”,讓誠實守信之人借助“信易+”系列場景享受與其誠信度相匹配的優惠與便利,誠信度的衡量需要通過信用評價對其進行量化或劃分等級。各地方可引入第三方機構借助各方共享的信息,對“信易+”系列場景中的相關主體進行信用評價,也可采用已有的個人信用分和信用等級作為信用評價結果。
六是建立“信易+”宣傳推介機制。目前,已有不少城市在“信易+”方面作了許多探索和實踐,經驗值得借鑒。我們將全面評估各地方在創新“信易+”系列方面的優秀做法,及時總結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各地方在創新“信易+”系列場景的同時,應不斷加強場景的宣傳和介紹,及時披露應用成效,讓群眾“知信、用信、守信”。
創造性地加強信用監管是看家本領。2018年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監管是規范市場秩序的“金鑰匙”。中辦、國辦《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實現“事前管標準、事中管檢查、事后管處罰、信用管終身”。加強信用監管就是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工作措施,加快化解存量失信行為的社會影響,建立防范和減少增量失信行為發生的長效機制。近期印發了《關于對失信主體加強信用監管的通知》,鼓勵各地方創新應用信用承諾、信息公示、協同注冊、合同監督等手段,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
信用監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看家本領,須要創造性地運用八大監管手段:
一是列退名單。依法依規將產生嚴重失信行為的主體列入“黑名單”,對于尚未達到“黑名單”認定標準的失信主體,可將其列入重點關注名單,并依據相關的名單管理辦法實施監管。對于完成信用修復的名單主體,可依法依規允許其退出名單。
二是限期整改。在認定失信主體時,對可通過履行相關義務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的失信主體,要分別明確整改要求和期限,通過發放限期整改通知函,督促失信主體及時整改。示范城市、示范創建城市要力爭督查轄區內有整改義務的失信主體全部實現整改。
三是培訓約談。按照“誰認定、誰約談”的原則,各地方要對本轄區內限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失信主體進行約談。要通過約談對失信主體進行信用修復專題培訓,并將培訓約談記錄納入相關失信主體的信用記錄。
四是公告公示。各地方應通過本級信用門戶網站依法公開已歸集的黑名單等失信信息,特別是要嚴格執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自作出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網上公開,公示率和有效率均應力爭達到100%。
截至目前,“信用中國”網站歸集“雙公示”信息逾1億條,其中行政許可信息8021萬條,行政處罰信息2669萬條。公告公示的社會影響是很大的。2017年,對“信用中國”網站公示信息提出咨詢、異議、修復等的社會公眾電話約15,000個,郵件8200封,微信咨詢4300余位,QQ咨詢4000余位,共計約32,000人次。
五是提交報告。失信主體應向相關監管單位機制化地主動提交第三方信用報告,監管單位應將信用報告作為信用監管的的重要參考。
六是行業監管。發揮行業監管部門作用,建立健全行業信用記錄,圍繞失信主體開展行業信息公示、風險提示、預警監測、信用管理培訓等工作。
七是聯合懲戒。依法依規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將失信信息與行業協會商會、信用服務機構、新聞媒體等充分共享,推動行業性、市場性、社會性懲戒措施落實落地。
八是嵌入“一網通辦”。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合獎懲子系統,將行政相對人信用狀況比對查詢嵌入“一網通辦”流程。
創造性地規范和運用紅黑名單是基礎抓手。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第11次常務會議上指出,建立黑名單制度,強化信用約束,對侵權假冒、坑蒙拐騙、虛假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公開曝光、堅決整治,讓失信者受到懲戒和震懾;在2015年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建立信息披露和誠信檔案制度、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和黑名單制度,讓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
紅黑名單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抓手,須要創造性地做好“三個規范”和“八個運用”:
一是規范標準。國家層面的紅黑名單原則上實行全國統一標準,各地方也可根據需求制定紅黑名單的地方標準,但按照地方標準認定的紅黑名單其應用范圍主要在所轄地區,只能在所轄地區內實施行政性的聯合獎懲。依據地方標準認定的紅黑名單也需要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二是規范依據。紅黑名單的認定依據應當主要來自各級政府部門在公共管理和履行職責過程產生的信用信息。鼓勵各地方與各類社會機構共享交換信用信息,但大數據企業、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各類單位和公民個人提供的信用信息僅作為重要參考,如果將其作為政府認定紅黑名單的依據要慎重。
三是規范程序。紅黑名單原則上由縣級以上政府部門依據統一標準認定,需要履行必要的告知或公示程序,并與其他領域的紅黑名單進行交叉比對,避免被列入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的失信主體同時被列入紅名單。
截至目前,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累計歸集16個領域的黑名單信息約1361萬條,2個領域的重點關注名單信息約1013萬條,3個領域的紅名單信息約243萬條。另外,歸集認定類、機構自主產生類、輿情類、爬取類、定制類大數據失信名單信息約1218萬條。
在規范和歸集紅黑名單信息的同時,還要創造性地加強“八個運用”:
一是用于共享共用。紅黑名單的認定部門要按照規范的名單信息內容建立名單檔案,在規定時間內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實施動態管理。
二是用于公告公示。要通過各級政府網站、信用門戶網站發布紅黑名單信息,對于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信息,發布前應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
三是用于定向推送。要定向將紅黑名單信息推送給相關應用部門,對依法不能公開的失信主體名單信息,通報當事人所在單位或其相關主管部門依法依紀處理。
四是用于行業監管。通過共享發布紅黑名單信息,使紅名單主體受到行業協會商會的激勵,使黑名單主體受到懲戒。
五是用于聯合懲戒。通過共享發布黑名單信息,使黑名單主體接受有關部門的行政性聯合懲戒,同時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實施行業性懲戒,信用服務機構實施市場性懲戒,新聞媒體實施社會性懲戒。
六是用于“逢辦必查”。將紅黑名單嵌入政府辦事流程,實現“逢辦必查”。對紅名單主體開辟網上綠色通道,實施容缺受理;對黑名單主體和重點關注名單主體依法依規予以約束、限制和懲戒。
七是用于評級評價。將紅黑名單信息共享給征信、評級機構,作為評級評價的重要依據。
八是用于監測考核。將各地區紅黑名單數量納入城市信用監測,鼓勵各地方督促引導失信主體通過信用修復退出黑名單和重點關注名單,減少失信名單數量。
這“八個運用”和“八大監管手段”基本是相通的。
創造性地實施聯合獎懲是核心手段。聯合獎懲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思想的重要舉措,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關鍵、最有效、最管用的核心機制。目前,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會同60多個部門已簽署37個聯合獎懲備忘錄,推出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6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該機制的評價是,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初步顯威。
截至2018年8月底,全國法院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186萬人次,累計限制購買飛機票1383.5萬人次,限制購買動車高鐵票511.5萬人次,311.3萬失信被執行人懾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公布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1.27億件,累計限制政府性資金支持9232戶,限制融資授信9393戶,1284戶“黑名單”當事人因主動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后從“黑名單”中撤出。累計通過“銀稅互動”向守信企業發放貸款82萬筆,其中涉及小微企業64.9萬筆,金額 9050多億元;為守信優秀青年志愿者提供“誠信機票”、購買保險等服務。
聯合獎懲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手段,須要創造性地下好“四個功夫”:
一是在擴圍聯合獎懲領域上下功夫。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聯合獎懲的要求,著力解決當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重點領域失信問題,聯合獎懲的領域會越來越廣、越來越具體。中央文明委發起的19個領域的專項治理是近期擴圍聯合獎懲領域的重點。各地方可結合實際在本轄區內,針對重點領域建立區域性聯合獎懲機制。
二是在升級聯合懲戒措施上下功夫。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和民用航空器的意見。限制乘坐火車和民用航空器等措施的適用領域延伸到稅收違法、財政性資金管理失信、保險失信以及證券、期貨違法等領域,鼓勵各地方依照這種做法,不斷升級聯合懲戒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實施的聯合懲戒,特別是限制公民、法人基本權利的措施,一定要有法律法規依據,不能太隨意,要考慮合法性、必要性和社會可接受程度。
三是在豐富聯合激勵措施上下功夫。鼓勵各地方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個人信用分和市民誠信卡,創新聯合激勵場景,通過優先辦理、降低門檻、簡化程序、免交押金等形式激勵群眾的守信行為。比如,讓守信者享受乘坐公交地鐵優惠,享受信貸服務“綠色通道”待遇,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服務,享受參觀文博場館費用減免,享受圖書借閱免押金服務,享受公益獎勵和社會福利等。
四是在形成自動啟動獎懲機制上下功夫。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有關要求,各地方要加快構建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樞紐、以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為基礎的全流程一體化在線聯合懲戒平臺,形成自動啟動懲戒機制。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合獎懲子系統,為各地方網上政務服務提供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和公共支撐,實現懲戒名單即時更新、懲戒措施即時顯現、懲戒反饋即時推送。
創造性地開展信用評價是創新舉措。信用評價是綜合各類信用信息對各類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進行客觀反映并分類管理的信用管理手段。自今年4月以來,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啟動并加速推進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工作,目前已引入18家第三方機構開展了23個領域的試點工作。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在遵循公共性、公益性、綜合性原則基礎上,彌補了市場信用評價單一,缺少全面性、客觀性信用評價的不足,突破了現在市場信用評級評價在數據獲取和結果應用范圍方面的限制,培育了信用服務市場做大做強。
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創新舉措,須要創造性地做好“三個相結合”:
一是公共綜合信用評價與市場化信用評級相結合。改變傳統的行政管理部門信用評價以公共信用信息為基礎、市場機構以市場性信用信息為基礎的相互分離模式,在認可相關部門已經推出的以及市場中得到普遍認可的評級評價結果基礎上,按照“市場信用評級+公共誠信補充評價”的思路,推出公共綜合信用評價。
二是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市場化的信用服務機構、大數據企業數據庫相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興起,助力信用服務機構、大數據企業獲取了大量市場化的信用信息。將公共信用信息疊加市場信用信息、行業信用信息以及被評價主體主動申報信息,有助于形成客觀、公正、全面、直觀的信用評價結果。
三是重大誠信事件定性與細化評價內容定量相結合。建立以公共誠信補充評價為主、市場信用評級為輔的公共綜合信用評價體系,由公共誠信補充評價決定評價結果的上限,市場信用評級在上限范圍內影響公共綜合信用評價結果。例如,被列入嚴重失信黑名單的受評主體,評價等級只能為“差”;多次受到行政處罰的受評主體,評價等級不高于“中”。
與此同時,做好公共信用綜合評價,還需創造性地做到“評起來、用起來、進考核”三個方面:
一是觸角延伸全量主體評起來。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終極目標是全主體、全覆蓋,最終能夠實現每個社會主體都能夠擁有自己的評價結果、評價分數、評價等級、評價報告;
二是多部門多場景全領域用起來。堅持以應用為導向,首先重點拓展優級企業和差級企業的應用場景。對于優級企業評價結果“兩公開、兩征求、一列入”,向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社會公開、向行業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征求意見,最終無意見的,統一列入紅名單管理;對差級企業召開座談會、約談會,給予一定的整改期后再評價,評價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應用。
三是信用評價工作進考核。具體來說,結合三個方面進行考核。
(1)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與城市信用監測相結合,信用評價結果引入城市信用監測指標,從本地區主體是否已全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應用、評價結果公示、受評主體整改增信等維度進行考核;
(2)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及示范創建城市工作相結合,將評價工作的開展情況作為申請示范及示范創建城市的重要指標;
(3)將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與城市“信易+”相結合,將評價結果作為評定“信易+”項目的前置嵌入條件,雙輪共進。
創造性地做好信用修復是進步標志。信用修復是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的必要環節,是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的必然要求,是失信主體退出懲戒措施的制度保障,是提高失信成本,提升社會誠信意識,預防失信行為發生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信用修復制度,有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信用建設規范化、系統化;有利于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有利于激發失信主體守信意愿,保障失信主體合法權益。對于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弘揚誠信文化、培育誠信社會具有重要而緊迫的現實意義。
信用修復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步標志。依據黑名單、重點關注名單主體和行政處罰相對人的失信程度,按梯度提出不同的信用修復要求。失信越嚴重的,修復成本越高。對于情節特別嚴重的、失信行為尚未完成修復而再次發生的以及多次發生失信行為的不可修復信用。
在增加失信成本的同時,還要注重建立修復機制,須要創造性地為失信主體提供七個修復方式:
一是糾失信。失信主體在失信行為發生后,應履行相關處罰要求,在規定期限內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
二是做承諾。失信主體應在“信用中國”網站公開守信承諾,承諾依法誠信經營,自愿接受社會監督,違背承諾將依法接受相關聯合懲戒措施。所有退出黑名單的主體都應公開作出專門的信用承諾,承諾一定時間內不再產生新的失信行為,違反信用承諾的,將在一定時間內不被給予信用修復的機會。
三是受培訓。失信主體在修復信用狀況過程中,都須要接受由當地信用建設牽頭部門開展的信用修復專題培訓。
四是入監管。各地方要注重對信用服務機構的培育,在督促失信主體及時履行相關義務時,充分發揮信用服務機構作用,對信用修復后的有關主體進行后續跟蹤信用調查,加強對信用修復后主體的事后監管。
五是提報告。各地方要進一步加強對信用報告的應用,失信主體應主動提交信用報告接受認定部門的監管,認定部門要將信用報告作為準許失信主體退出黑名單、重點關注名單的重要參考,并將信用報告內容及時共享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六是受輔導。失信主體可主動邀請信用服務機構開展信用修復輔導,內容包括專業化的信用咨詢服務、信用知識培訓、企業信用風險防范等,找準修復渠道,依法合規修復信用。
七是行公益。失信主體修復信用狀況后,可通過主動參加志愿服務和共享社會公益事業,改過自新,重新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
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迎來了全面發力、全面滲透、全面提升、組合推動的新階段,新時代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增加敏銳性、提升創造性,不斷凝聚強盛中國的誠信力量,加快推進信用建設邁上新臺階。
企業信用等級評定 | |
重合同守信用企業評定 | |
質量、服務誠信單位評定 | |
質量、信用AAA級單位評定 | |
重服務守信用企業評定 | |
中國***行業誠信單位評定 | |
誠信經營示范單位評定 | |
誠信企業家評定 | |
招投標企業信用評定 | |
高新技術企業信用等級評定 | |
企業資信等級評定 |
河南銀信企業信譽評估有限公司 電話:0371-65828592 手機:15516927909 聯系人:張經理